在河南,“麦多馅饼”这四个字,总能轻易唤醒80后、90后的校园回忆。照烧鸡腿馅的醇厚酱香、香辣鱿鱼馅的鲜辣过瘾,每一种口味都像一枚味觉书签,定格着专属青春的味道。
刚出炉的麦多馅饼最是诱人,金黄的饼皮泛着油亮光泽,轻轻一咬,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酥香瞬间在口中弥漫。每天天还没亮,店门口就飘出勾人的香气,不少老食客循着香味赶来,队伍早早排起,只为那一口热乎的香酥。
如今,我们麦多奇麦多馅饼早已成了河南街头的“国民美食”,门店随处可见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麦多馅饼它的故事始于2006年的河南郑州二七广场,创始人徐二辉在这里开出了第一家直营店,十几年过去,那份经典的香酥滋味从未改变。
这家初代门店藏在二七火车站的街巷里,没有亮眼的大招牌,却凭着一口实在的香酥留住了人心。店里常年是两位师傅搭档:一位揉面、包馅,动作快得像开了倍速;另一位烤饼、售卖,井然有序,默契十足。
店里的双层烤箱格外给力,每小时能烤出120张饼,可刚出炉的馅饼还是转眼就被抢空。不少食客付了钱,会先去旁边的凉皮店、米线店找个座,边吃边等下一波,这份等待早已成了老郑州人的日常。
麦多馅饼的口味选择不少,除了照烧鸡腿、香辣鱿鱼这两款“经典款”,猪肉香菇的鲜、黑椒牛肉的浓郁也圈粉无数。门店采用明厨亮灶设计,从和面、擀皮、填馅,到送入烤箱、装袋递到顾客手中,整个制作过程一目了然。师傅们手法娴熟,行云流水的操作,让食客吃得格外放心。
这份让人记了十几年的味道,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。创始人徐二辉曾为了定下好吃的配方,做过上千次试验,反复调整制作工艺和调料比例,才最终打磨出大家公认的“麦多奇”麦多馅饼。
据店主透露,这家店开了十几年,每天能卖出七八百个馅饼。很多老顾客从上学时吃到工作,从小伙子吃到为人父母,始终认这一口。麦多馅饼的饼皮讲究“外酥里嫩”,外皮脆得掉渣,中层的面筋却松软有嚼劲;馅料更是实在,严格遵循“1:1配比法则,细腻的内馅裹着油脂香,和酥脆外壳碰撞出绝妙口感,越吃越上头。
吃麦多馅饼有个“黄金法则”:一定要趁刚出炉的热乎劲儿。这时面饼的麦香和馅料的鲜味完全融合,一口下去,热乎的香气从嘴角窜到心里,就算早起排半小时队,也觉得值。而且用料上从不将就,鸡肉、猪肉挑前槽肉,肉质细嫩不柴,吃起来鲜香不腻,饼皮更是层次分明,嚼着满是麦香。
更难得的是,这样一份料足味美的馅饼,价格只要3-7元,性价比拉满,服务也透着亲民。十几年间,麦多馅饼始终守着初心:用高品质食材做放心美味,以大众化价格让大家吃得起,再用贴心服务暖透人心。它不仅是一款小吃,更在悄悄传递着天然健康的美食态度,让每一口香酥都充满温度。